当前位置: 主页 - 集团概况 - CEO致辞 -

在中日两国关系走向缓和的进程中,中日间的教育交流,或许也将迎来一次“腾飞”。
  
作为中国近邻,日本在中国的外交关系史上的地位向来特殊,中日两国间的关系,在历史上,更是跌宕起伏。
 
1978年,中日两国元老挣脱“冷战枷锁”,打破固有意识形态偏见和敌对思维,秉持造福两国人民的信念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让中日关系重见曙光,共同构筑了两国关系“再起步”的基 石。
 
201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双方政府在北京举行会晤,中日两国关系逐渐摆脱之前因钓鱼岛等一系列事件造成的低迷状态,开始走向缓和。自此,中日之间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全方位交流合作重启新的篇章。
 
近日,《留学》杂志采访了翔飞教育集团创始人李欣立,其创立的翔飞,是中日教育交流的民间中坚力量,同时也是输送到日本短期留学人数最多的公司。翔飞创办十七年来的发展变迁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日关系近十七年的缩影。
 

中国“苦留学生”在日本
受惠于改革开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到国外,去接受国外的先进文化,李欣立便是其中一名幸运儿。
 
背上行囊独自漂泊异乡,其中的酸楚可想而知。来到日本的李欣立未入学先打工,靠着父母的学费和自己辛苦打工换来的生活费,李欣立一路攻读到研究生。作为一名上海人,李欣立把上海人骨子里的“精明”发扬光大。他瞅准时间,于2001年在日本创立了留学生会,从此开启了长达十七年的创业之路。
 
万事开头难,从一个刚进大学的毛头小子转身为创业公司的领头人,这对李欣立是个不小的挑战。然而摸索之中,李欣立最终找到了公司的生存之道。他从身边着手,教身边的日本人学中文,带他们来中国进行短期交流,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也帮助中国走向世 界。
 
在见证了一对对情侣在中日交流中相识、相知、相爱,直到结婚的过程,李欣立爱上了这份事业,他曾经对同事这样描述这份工作:“我们现在做事业,其实不仅是一份工作,真的会改变人的一生。”这样的感动激励着他不断前进。
 
几年下来,单向的学生交流已经不能满足李欣立的梦想,“做中日留学交流的第一品牌”的想法开始在李欣立心中萌芽,此时的李欣立,立志“帮助更多喜欢日本的朋友真真正正地走近日本,让日本人了解最真实的中国”。

于是2006年,李欣立把业务从“日本—中国”单向交流扩大到中日双向交流。从复旦大学开始,李欣立开始帮助复旦大学学生短期留学日本,这也正式拉开了翔飞教育集团主营业务的序幕。直到2011年,翔飞教育集团在日本留学项目中牢牢扎了根。

 

危机中的转机:
从日本到欧美市场的延展
2011年对翔飞教育集团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天祸、人为双重因素把翔飞教育集团送进了低谷期。
 
日本国内,罕见的9.0级大地震几乎震塌了整个日本,给日本国内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国际上,中日钓鱼岛事件让中日关系再次回落到了冰点,以中日交流作为主营业务的翔飞教育集团一时间陷入被 动。
 
正如李欣立所言:“2011年也碰到了很大的一个困难,就是2011年日本大地震,日本的项目就基本都停了,那是最低谷,到今天,今天应该是安倍首相是七年之后来访问中国,也是新的一个开始。这一段时间,不管是从自然灾害上面,还是中日的关系,对我们影响很大。”李欣立相信危机即是转机,于是他积极寻求突破,把目光扩展到了欧美市场。
 
来到欧美市场,李欣立带领着翔飞集团稳扎稳打,从熟悉的短期交流项目入手,以此为根基,不断开拓欧美市场的中长期交流项目市场。李欣立表示,当前中短期项目交流是翔飞的主流项目,不仅人数规模比较大,覆盖国家也比较多,除了日本之外,还包括美国、英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也包括中国香港地区。而在经年累月的积累之中,翔飞的项目开始对接多所世界名校,英国的帝国理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业、爱丁堡大学等,美国的伯克利大学、欧文大学、杜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华盛顿大学和纽约大学等众多知名院校成为翔飞的合作院校。
 

搭建中日教育桥梁
深耕中日教育交流
作为中日民间教育交流最大的一个活动—中日教育交流会,在这个11月,也迎来了他的第五届盛事。中日教育交流会前身是教育部的留学教育展,2013年开始由翔飞教育集团承接下来开展两国交流。
 
“通过双方优质项目的引进与合作,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也让赴日学习的学生摆脱思维标准化与知识非活力化的束缚,看到前沿的科技成果,对日本形成初步的了解。”提及中日交流大会,李欣立开始了滔滔不绝地表述,“同时中日教育交流会也可以纠正国人的一些对日本比较偏颇看法,让学生感受到日本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氛围,对出国留学产生更多的了解,锻炼外语交流能力,收获宝贵的友谊。”
 
据李欣立介绍,此次第五届中日教育交流会将携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共同举办,相继邀请了八十八所中方大学及中等院校、五十所日方大学及中等院校合计三百多位老师共同参与。多方位多层次的深度交流平台上,对于时下中国双一流建设国际化也是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私人定制”项目的前世今生
 
“翔飞”,寄予着希望李欣立最初的希望。谈到“翔飞”名字的由来,李欣立回忆,“翔飞”借了飞翔之意,也是因为当时与日本庆应大学中文社合作时,中文社的名字里有一个“翔”字,希望公司能飞翔于中国,随着后来更多国际化元素进来,不仅仅是中日的交流,还涵盖了英美加德法等诸多国家的交流,最后将名字确定为翔飞国际交流。
 
提及跟日本高校的合作,李欣立将“信任”放在了首位。“日本跟欧美国家不太一样,前期往往需要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沟通交流,才会达成合作。”李欣立如是说。
 
在中日交流合作领域深耕十七年,对于院校合作方式,李欣立早已了然于心,“我们现在的一个趋势就是专业化定制化的服务,比如中方的院校想去学计算机或者AI、环境工程,我们会把他最想去的院校信息收集起来,找到海外这类学科建设得比较好的院校,定制一个项目。”在当下的环境中,“私人定制”已经越来越地成为翔飞的运营模式。
 
谈到集团未来,李欣立希望帮助更多的学生能够走出去,找到自己的人生规划。除此之外,他还希望能在日本做一个IPO,让更多的日本主流媒体看到中国留学生在推动中日交流方面作出的贡献。

 
实习记者_欧阳倩倩 编辑_李丹 供图_王大鹏  设计_金乌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社